继上周小编君发布我校毕业生获得世界排名第9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录取之后,小编君的后台简直就是炸锅啦!大家一方面被学长的“学霸属性”折服,另外一方面,学长的颜值也是真的很逆天啦!同学们纷纷留言轰炸小编,学长的就读经历如何?凭借哪些成绩申请到了帝国理工大学?学长对于同学们的疑问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是理科生,但是表达能力非常强,棒棒哒!
(考文垂大学图书馆门口)
Q1:在申请帝国理工大学的时候,学长提供了哪些申请材料?
01
文书以及个人陈述
文书最重要的部分我认为应该是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以及未来你在该领域想取得哪些成就,还有你选择该专业的原因。我提供了有一个材料是今年暑假我曾参加过一段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的科研营,这段经历提升了我的学术背景。
02
推荐信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申请研究生会用到推荐信,要在我们288个人的专业课里给老师留下印象并不容易,因此我会经常在课后和作业辅导课主动向任课老师提出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术表现,还记得我刚到英国的第一节Analytical Modelling作业辅导课。我是班上第一个做完题目且完全正确的学生,老师还奖励了我,应该说也给她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
03
成绩单
成绩单当然是最重要的啦!幸运的是,我有很多门和高级航天工程核心课程相关的课程都在80分以上。我想,这也是我最后能够拿到录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科院科研营展示学习成果)
Q2: 和我们说说你在考文垂大学的就读经历?
考文垂大学和PSB学院是合作伙伴,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是一致的。我在PSB学院完成第一学年的本科课程后就转到了考文垂大学,而在教学形式和评分模式上,两者都采取同样的制度。在PSB学院的基础让我在考文垂大学有能力处理更有挑战性的作业。
在PSB学院的学习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在考文垂大学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习氛围非常好。 因为我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学霸们,所以我也动力充足。有一门control的课,在最后要due的时候我甚至一度一天只睡3小时,但正是因为有同学们一起奋战,让这一切变得不那么艰难。然后再一个就是这边的设备和资源,图书馆全年24小时开放,学校有个叫appsanywhere的软件,能让我们随时随地使用如CATIA, Matlab 等专业相关软件,这给了我们极大地便利让我们在家或在学校都能用上学校的资源。
(在实验室)
Q3:大部分中国同学在选择工科的时候最担心的还是语言问题,你是怎么克服这个挑战的?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来自于学习方法的问题。
大部分中国学生学习课程时,会首先把一堆文献词汇转化成中文,然后再用中文进行学习,这一点我觉得不值得提倡。
首先学习语言,一定是要用该语言去进行思考而非只是一味地翻译。(这点小编君很赞同,语言后面体现的是一个族群的思考方式)
其次,如果用中文学习也不如直接记英文单词和英文的解释来的更深刻。
我自己的话会用一种相反的方法,任何文献或者课件我都是拿来直接阅读,哪怕有几个生词看不懂,我会去谷歌搜索它的英文解释,这样甚至能在解释中“词生词”,同时提升你的英语能力。虽然一开始这样做的确很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一切变得非常轻松自然,以致现在我看一篇英文文献基本用不上字典,哪怕有生词我也能大概猜出意思。(真的是很棒!)
举个例子吧,有些专业术语比如像vorticity,entropy,idling speed等等甚至都不知道它的中文词汇是什么,但我清楚地知道它的物理意义,所以完全不影响我对题目的理解,以致我时常和同学开玩笑说我的英语是进步了,但中文可能还不如以前了。(哈哈哈哈,这就是语境的转化)。
Q4: 是如何萌生对航天工程的兴趣的?
从小时候,我就一直对机械尤其航模充满了兴趣,以前看百科全书也特别喜欢看天体宇宙那些,但老实说我从没想过我会真的踏上这条路直到来到考文垂大学的这一学期。
在上学期有一门关于结构和流体的老师我特别喜欢,所以毕业设计我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作为我的导师,这其中还有个插曲,因为那时我并非第一个联系该导师的学生,他要求我等第一个学生完成的作业之后,再给我答复,但我因为实在太渴望学习无人机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一再恳请他给我一次和那名同学公平竞争的机会,直到最后他被我的热情所感染并最终选择了我。因为毕业设计是无人机的缘故,而且我也十分擅长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因此最终我决定选择了帝国理工的航天工程。